|
|
上海澳克曼醫(yī)療器材有限公司 |
www.star-forcegh.com TEL: 021-55129113、66055760 |
首頁 ∣ 公司簡介 ∣ 熱點新聞 ∣ 最新產品 ∣ 統(tǒng)一價格 ∣ 驗配常識 ∣ 聾兒教育 ∣ 精英團隊 ∣ 留言中心 ∣ 聯系我們 |
家長問:
我家孩子戴耳蝸已經2年了,說話總的來說比較好,就是有幾個音總覺得發(fā)不清楚,比如:毛衣說成“熬衣”、牛奶說成“油矮”、喜羊羊說成“洗牙牙”,請楊老師看看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?謝謝!
楊老師答:
家長,您好!您舉的幾個例子,主要集中在幾個鼻音的問題上,那我就“如何發(fā)好鼻音?”談談我的體會。
所謂鼻音,是指口腔氣流通道阻塞,軟腭下垂,鼻腔通氣發(fā)出的聲音。
在漢語拼音的23個聲母中,有m和n 兩個鼻音,24個韻母中有an、en、in、un、ün 5個前鼻音和ang、eng、ing、ong 4個后鼻音,一共算起來有11個鼻音。
我們來分析一下,在5個前鼻音中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音,就是韻尾n音。 4個后鼻音中,也有一個共同的音,就是韻尾ng音。我們把韻尾前面的單元音a 、o 、e 、i、 u 、ü 放在一邊,剩下的就是n 和ng 兩個鼻音了,加上聲母中的鼻音m 和n 兩個,一共就只有4個鼻音,而聲母中的鼻音n和韻母中的鼻音n,實際上發(fā)音方法是一樣的,只不過是聲母把n音放在前,韻母把n音放在后而已。這樣一來,這兩個鼻音就變成了一個鼻音,4個鼻音就變成了3個鼻音,即m 、n和 ng。因此鼻音由原來的11個變成了3個。這樣相對的把學習鼻音的量減少了,從而便于孩子的學習和掌握。
下面我們分別來說說這3個鼻音的發(fā)音方法。
第一個鼻音m,我們將上唇和下唇閉上之后,讓聲帶震動發(fā)出聲音?瓷先ミ@個動作很簡單,閉上嘴巴發(fā)出聲音就可以了。而實際上,聽障孩子做起來有一定難度,由于年齡小,聽力補償不合適,又或受到過誤導等,各種原因導致發(fā)m音時出現:“雙唇閉合”時,唇部肌肉過度緊張;“嘴唇閉合”后,舌頭在口腔里上抬、后拱、舌尖上卷或下卷;“嘴唇閉合”時,閉合不嚴,氣流會從口腔漏出,使口腔的氣流不能完全排空,從而導致口、鼻混合聲音出現等等各種問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嘴唇閉合,就是自然的合上嘴,從鏡子里看上去,表情一定是自然、放松的。用手指摸著鼻子的一側,手就會感覺到鼻子在震動。
第二個鼻音n,我們將舌尖伸在上下牙齒之間,并輕輕“咬”住舌尖,讓聲帶震動起來,發(fā)出聲音。這個動作看上去也不難,只要“咬”住舌尖,發(fā)出聲音就可以了。但在實際教學中,聽障孩子往往舌尖會伸不到位,“咬”不住舌尖;或者舌尖“咬”住了,但是“咬”得過緊,導致唇舌等發(fā)音器官不能靈活自如的運動;還有的“咬”得過松,致使口腔氣流不能完全排空而出現漏聲現象,讓人聽起來是口和鼻的混合聲音。
提醒注意的是:“咬”舌尖,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“咬”,而是讓上下牙齒輕輕的、自然的將舌尖夾住,使口腔里的氣流完全排空掉。從而讓氣流從鼻腔通過,形成鼻音。
我們可以通過打開口腔,而舌頭自然的放在下齒上面,這樣的張、合動作來驗證孩子的“咬”舌尖是否正確。
第三個鼻音ng,我們將口腔打開,也可以理解為下巴落下,保持住張大嘴巴的狀態(tài),讓聲帶震動起來,發(fā)出類似孩子跟媽媽撒嬌的聲音“嗯~~”或者是不情愿時搖頭發(fā)出的不耐煩的聲音“嗯~~”。
“ng”是后鼻音,是3個鼻音中最難體會到的鼻音。在要求他聲音從鼻腔中通過,而口腔又在打開的狀態(tài)中,孩子很難一下子體會到鼻音的感覺,大部分孩子都在最初練習“ng”這個鼻音時,聲音都會從口腔中漏掉,發(fā)出類似“e” 或“o”之間的聲音,為了幫助孩子們發(fā)好這個鼻音,我采用“搭橋”的辦法,讓孩子們更快掌握發(fā)音技巧:先發(fā)鼻音“m”并延長,即“m——”,在延長的過程中放下下巴,繼續(xù)延長“m——”,從而得到的就是鼻音“ng”。
這里要注意的是,從“m——”到“ng——”,再到“m——”,再到“ng——”,整個過程需要有長長的氣息作為支撐,練習兩個音的轉換時,要確保舌頭不能有任何附加動作,同時要確保m音的氣息是完全從鼻腔通過,當轉換到ng音時,鼻孔有張大的感覺。只要用心體會,引導得當,孩子完全可以接受。
一般情況下,我常常把三個鼻音同時教給孩子,從而完成三個鼻音間的轉換。道理就像掛在樹枝上的猴子一樣,“胳膊”要永遠抓住樹枝,這里的樹枝,就是由m音發(fā)出的鼻音延長線。先閉上嘴巴發(fā)出m,延長m——,在延長過程中,伸出舌尖變成n——,繼續(xù)延長n——,在延長過程中,放下下巴,變成ng——,這3個動作要一口氣做下來,中間不能換氣。如果氣息能保持足夠長,可以讓這3個動作循環(huán)進行,效果更佳。
如何將難理解的發(fā)音方法轉換成直觀的方法,讓聽障孩子易于學習和接受,是我們每一名康復教師要努力探索的。以上的方法是我經過多年實踐總結的,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聽障孩子。
|